欢迎您进入遗产纠纷律师成功律师网! 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58-0186-8680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

特许经营加盟合同

上海遗产纠纷律师继承律师_上海房产律师_上海离婚律师-资深律师专业可靠时间:2022-11-15 19:10:35阅读:12951

律师服务内容
特许经营加盟合同纠纷是我们非常擅长的业务。我们的诉讼律师,多数毕业于专业法学院,拥有法学学士或硕士学位,具有较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多数律师从业时间长,承办案件多、上百起疑难复杂民事案件,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娴熟的出庭技巧,是“专家派”“技术派”律师的代表团队。我们深入研究某一专业的理论和实务,以“专业化+团队化”的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诉讼服务;  
这些年来我们办理了大量的此类合同纠纷,涉及地区包括河北秦皇岛、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南京市、江苏的苏州、昆山、嘉兴、广州、福建等地。
办理大量奶茶、餐饮、服装、电瓶车、饮水机、玩具、网络、电子设备等行业。
未开店的起诉流程表
1.      律师与加盟商,微信沟通了解情况:加盟公司情况,投资金额,有无开店,有无培训
2.      商量好律师费及差旅费金额
3.      律师起草好《法律服务合同》、《授权委托书》,电子版
4.      律师将《法律服务合同》、《授权委托书》电子版通过微信发送给加盟商
5.      收到电子版《法律服务合同》,打印两份,在最后一页甲方签名字,及手机号。《授权委托书》在委托人处签字
6.      将两份签名的法律服务合同及两份授权委托书,连同身份证复印件,加盟合同原件、收据原件,一起快递给律师。如果开庭愿意自己来法庭的,可以邮寄加盟合同复印件及收据复印件
7.      周运柱律师收件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305室,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周运柱律师收,邮编200030,手机15801868680
8.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是拥有150多名律师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周运柱律师从事律师11年,非常擅长加盟合同纠纷,是合伙人及副主任律师。
 
已经开店的起诉流程表
1.      律师与加盟商,微信沟通了解情况:加盟公司情况,投资金额,有无开店,有无培训
2.      商量好律师费及差旅费金额
3.      律师起草好《法律服务合同》、《授权委托书》,电子版
4.      律师将《法律服务合同》、《授权委托书》电子版通过微信发送给加盟商
5.      收到电子版《法律服务合同》,打印两份,在最后一页甲方签名字,及手机号。《授权委托书》在委托人处签字
6.      将两份签名的法律服务合同及两份授权委托书,连同身份证复印件,加盟合同原件、收据原件, 租赁合同及租金支付记录,装修合同及装修付款记录,设备购买记录,原料购买记录,其他开店成本资料一起邮寄给我。
公司的宣传手册,宣传视频,一起发给律师。业务员聊天记录,招商经理聊天记录,截屏发给律师
7.      如果开庭愿意自己来法庭的,可以邮寄加盟合同复印件及收据复印件
8.      周运柱律师收件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305室,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周运柱律师收,邮编200030,手机15801868680
9.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是拥有150多名律师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周运柱律师从事律师11年,非常擅长加盟合同纠纷,是合伙人及副主任律师。
一、特许经营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如何认定特许经营合同?
答:特许经营的法律特征如下:
一是特许人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商业秘密、字号商号等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经营资源;
二是被特许人在特许人授权的特定经营模式下使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
三是被特许人应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在审判实务中,存在着特许经营合同性质难以把握等问题,如有的特许经营合同名称为加盟合同、连锁经营合同、品牌专营合同;有的名称为项目合作协议、专柜经营协议、特约经销协议等等。我们认为对特许经营合同性质的把握应采取实质性认定原则,即应当根据合同是否具备了特许经营的法律特征予以认定,而不能仅以当事人所签合同的名称来认定。
 
二、什么是经营模式,经营模式有哪些表现形式和特点?
答:经营模式是指由特许人提供的,可以被被特许人复制的管理、经营方式、形象标志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渠道的总和。经营模式可以体现在特许人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标准、促销策略、质量控制措施及店铺装修设计等多个方面。经营模式一般具有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化等特点。
 
三、特许人不具备“两店一年”,或者没有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的,其所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第八条“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规定,均属于管理性的强制性法律规范。特许人不具备“两店一年”及备案条件的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四、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其所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条例》第三条第二款“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规定,可以认定为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因此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与他人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可以认定为无效。
 
五、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经批准方可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特许人或者被特许人未被批准的,其所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对于有些产品或者服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经行政批准方可经营的,应当取得有关批准文件。特许人或者被特许人未被批准许可的,其所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可以认定为无效。
 
六、对于特许人提供的经营资源存在瑕疵,或者被依法撤销、宣告无效的,其所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存在瑕疵,主要表现为特许人许可被特许人使用的经营资源不具有处分权或权属不清,以及商标、专利等经营资源未被核准、授权等情况。我们认为在合同签订时,因特许人隐瞒其对经营资源无处分权或权属不清的事实,其行为构成欺诈的,被特许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对于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在合同履行期间,因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的,被特许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关于未注册商标的许可问题,《条例》第三条所规定的经营资源虽然未包括未注册商标,但我国商标法并未禁止未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因此,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亦可以成为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在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不能仅以商标未经注册为由,认定合同无效,而应查明所签合同是否存在欺诈、重大误解等法律事由,以及商标未注册是否会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等因素,综合认定合同效力。
 
七、如何理解《条例》第三章规定的信息披露制度?
答:《条例》规定的信息披露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被特许人,使其在决定是否投资特许经营项目之前能够获得特许人的必要信息,以预测投资风险,防止商业欺诈。对特许人未履行披露义务的法律后果,应结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特许人隐瞒、夸大以及提供的虚假信息对合同目的的实现及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八、如何理解《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一定期限”及“单方解除合同”的含义?
答:《条例》第十二条“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规定,其实质是“冷静期”的规定,目的是为了保护被特许人,以缓冲被特许人的投资冲动,赋予被特许人可以反悔的权利,因此在合同签订的合理期限内即使双方当事人未约定此条款,被特许人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期限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应结合行业特点、商业惯例等确定,但合理期限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通常应掌握在特许人的经营资源尚未被被特许人实际利用之前为宜。
 
九、特许经营合同因无效、被撤销及解除等原因终止后,特许经营费应如何处理?
答:特许经营费用是指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的被特许人应向特许人交纳的费用。特许经营费一般在合同中被表述为加盟费、特许使用费、品牌使用费、保证金、培训费及广告宣传费等。特许经营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后,特许经营费的返还,应当根据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的过错程度,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返还的金额。如被特许人无过错的,特许人应全额返还特许经营费;如特许人无过错的,特许经营费可不予返还;如双方均存在过错的,按各自过错责任分担特许经营费的金额。
 
十、在特许经营合同因无效、被撤销及解除等原因终止后,涉及到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经营资源,应如何处理?
答:被特许人对其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获悉的特许人的商业秘密,在特许经营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解除后,仍负有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保守商业秘密的后合同义务。涉及到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返还给特许人。特许经营合同被无效、被撤销或解除后,被特许人应停止使用特许人的知识产权,返还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物品。但属于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业务过程中的正常消耗的材料,可不予以返还并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一、《条例》的起草有哪些立法背景和价值取向。
答:条例起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使特许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充分保护被特许人作为较为弱势的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条例“两店一年”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一些企业利用特许经营人进行欺诈活动。
“两店一年”设定的初衷是为了提供一个衡量特许经营人的经营资源、经营模式是否成熟的量化指标。而备案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便于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条例第12条赋予被特许人的单方解除权,则是对被特许人的保护性条款,系借鉴国外“冷静期”的立法经验,以缓冲被特许人的投资冲动等。信息披露制度是为了促进公平交易,保护被特许人能够获得必要的经营信息,以判断经营风险和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