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成功律师网! 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58-0186-8680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律师资讯

律师资讯

上海公房同住人的认定标准 ?知名资深周运柱律师 专业精通 业界好评

上海房产律师_上海离婚律师-资深律师专业可靠时间:2025-03-27 16:36:46阅读:55

上海公房同住人的认定标准 ?知名资深周运柱律师 专业精通 业界好评 

在上海公有住房(简称“公房”)纠纷中,“同住人”的认定直接关系到居住权、动迁利益分配等核心权益。

以下是上海司法实践中认定公房同住人的关键标准及法律依据:

一、同住人的法定条件

根据《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公房同住人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户籍在册

户籍需登记在被征收公房内,且户籍迁入时符合政策规定(如亲属投靠、出生落户等)。

例外:因结婚、出生等客观原因迁入户籍,但未实际居住的,可能被排除。

实际居住满一年以上

在征收决定公告前,需在公房内连续居住满1年(特殊情况除外,如服兵役、服刑、就学等)。

注意:短期临时居住、偶尔居住(如节假日)不视为“实际居住”。

未享受过福利分房

本人及配偶未在本市他处享受过福利性住房(如公房、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

例外:若他处住房面积未达到最低标准(即“居住困难”),仍可主张同住人资格。

二、特殊情形下的认定

未成年人或老年人

未成年人因父母户籍在公房内而落户的,一般不单独认定同住人资格,但可主张居住权益。

老年人因赡养迁入户籍并实际居住的,可认定为同住人。

因特殊原因未实际居住

因工作、学习、服兵役、服刑等客观原因暂时未居住,仍可保留同住人资格。

需证明:迁出户籍或未居住系因不可抗力或公共利益需要。

婚姻关系变动

离婚后户籍未迁出且实际居住的,可保留同住人资格。

再婚配偶迁入户籍并实际居住的,需结合居住年限、他处住房情况综合判断。

三、不认定为同住人的情形

空挂户口

仅有户籍但未实际居住,或居住未满1年(无正当理由)。

典型场景:为子女上学、拆迁利益等迁入户籍但未实际居住。

已享受福利分房

本人或配偶已通过福利分房取得他处住房,且面积达标。

非亲属关系挂靠

非亲属(如朋友、租客)即使户籍在册且实际居住,一般不被认定为同住人。

四、同住人的权益

动迁补偿分配

同住人有权分得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补贴、临时安置费等。

补偿款分配需结合户籍、居住年限、贡献等因素协商或由法院裁决。

居住权

同住人享有继续居住公房的权利,房屋承租人不得单方驱逐。

五、争议处理与举证

举证责任

主张同住人资格的一方需提供证据证明户籍、实际居住及未享受福利分房的事实。

关键证据:户籍证明、邻居证言、水电费缴纳记录、居委会证明等。

诉讼程序

若对同住人资格有争议,可向房屋所在地法院提起“共有纠纷”或“居住权纠纷”诉讼。

六、法律依据

《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利益分割民事纠纷若干问题的解答》(沪高法民〔2020〕4号)

《上海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办法》

七、实务建议

保留居住证明:长期居住者应保存居住凭证(如物业费单据、快递记录)。

及时主张权利:遇动迁或房屋处置时,尽早通过法律途径确认资格。

注意时效:动迁利益分配纠纷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周运柱律师提示:上海公房同住人的认定以“户籍+实际居住+无他处福利房”为核心标准,但需结合个案特殊情况(如历史政策、家庭贡献)综合判断。涉及争议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协助取证和诉讼,以最大限度保障权益。